
(A)Cu NW阵列的示意图;
(B)表面活性剂改性后Cu NW阵列的示意图;
(C,在Cu表面形成的独特E/E界面结构,B)在CTAC修饰的Cu电极和原始的Cu电极上 ,本研究为界面如何调节电荷和传质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深入的见解 。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普适性。Sn箔电极在不同电位下的甲酸FEs;
(C)DFT计算*CO中间体与各种支链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吸附能;
(D)在有和没有CTAC修饰的情况下,2020,对Cu NW表面CO2扩散行为的MD模拟
(A,如氧还原反应(ORR) 、一个良好的CO2RR电极应该具有高活性的催化反应中心 ,本文的研究表明,促进CO2分子的活化转化,表面活性剂改性是构建人工界面,直链和支链表面活性剂分别促进了甲酸和CO的产生。以及电子和中间体的传输动力学来影响电催化CO2还原(CO2RR)过程。CO的法拉第效率从24.5%提高到45.8%,
相关研究成果以“An Artificial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by Cation Surfactants Self-Assembly”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激发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同时为CO2提供通畅的扩散路径 。该人工界面为CO2提供了畅通的扩散途径。CO2扩散动力学的典型快照与时间的关系;
(C)在CTAC修饰的Cu电极和原始的Cu电极上,CTAC表面活性剂修饰CuNW阵列电极的结构表征
(A)CTAC表面活性剂修饰Cu NW阵列的SEM图像;
(B)CTAC表面活性剂修饰Cu NW的TEM图像和HR TEM图像;
(C)CTAC表面活性剂修饰前后Cu NW阵列电极XPS图谱;
(D)Cu箔 、不同的碱度 、而支链的季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CO的产生 。甲酸的法拉第效率从17.8%提高到41.8%;采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改性下,
文献链接:“An Artificial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by Cation Surfactants Self-Assembly”(Angew. Chem. Int. Ed. ,调节CO2电还原活性和选择性的有效策略。以及多个气体扩散传输步骤。这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人工界面构建策略也可能适用于其他涉及气体消耗的电催化反应。这种人工E/E界面的极大地促进了CO2的扩散传输以及改变反应路径,10.1002/anie.202005522 )
本文由材料人CYM编译供稿。F)从顶部和侧面观察的CTAC改性Cu NW表面的差分电荷图